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学校后勤改革

王 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出了重大部署,对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对高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高校今后的建设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高校后勤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高校后勤系统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即“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管理大加强,质量大提高。”总体来看,高校后勤改革共经历了“六个阶段”。在改革中,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三个条件”和“三条标准”不动摇,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不仅后勤系统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与此同时,创造了“八种模式”,实现了“十大变化”,为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国家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经过了六个阶段。即:酝酿起步阶段,实行半企业化管理阶段;实验发育阶段,试行“一体两制”;转轨变型阶段,福利型转为有偿服务型;分步实施阶段,先分开,再分立,最后分离;重点突破阶段,单项社会化;全面推进、整体实施阶段。

在改革中,由于始终注重把握以下三个基本前提:一是保证学校秩序稳定;二是同单位内其它部门改革配套进行;三是考虑学校师生员工的承受能力,包括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与此同时,在改革中,由于始终坚持三条标准不动摇。一是坚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后勤干部、职工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把后勤搞活;二是坚持有利于充分挖掘人、财、物潜力,增收节支,改善条件,搞好服务;三是坚持有利于提高整体效益和服务育人,改善后勤干部、职工的生活条件。因此,高校后勤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我国高校后勤系统的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一是由无偿服务逐步地、适度地转变为有偿服务;二是由单一的对内服务逐步地创造条件转为以对内服务为主,向社会开展经营服务为辅;三是由坐吃“皇粮”给多少钱办多少事,逐步转为通过扩大服务范围,兴办后勤产业,“以外补内,以外养内”,创造条件逐步达到自收自支,自我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创造了八种模式:一是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二是实行“一体两制”;三是实行小机关、多实体(大实体)大服务;四是成立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五是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六是政府主导,成立大后勤集团(公司、中心);七是校际联合成立后勤联合体;八是学校自己成立集团(公司、中心)。

总体上看,经过改革,高校后勤系统发生了十大变化:后勤管理体制大变化;后勤运行机制大变化;后勤用工制度大变化;后勤分配制度大变化;后勤基础设施大变化;后勤管理制度大变化;后勤管理手段大变化;后勤管理队伍大变化;后勤精神文明建设大变化;后勤部门和人员形象大变化。

总之,改革使我国高校后勤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保证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试想,如果没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可能将无法顺利实现。当前,面临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全会强调,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这些要求为学校后勤改革,尤其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对行业协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三、如何深化高校后勤改革

(一)要坚定改革信心

高校后勤改革过程是解决相关矛盾的过程,也是探索新的路径和模式的过程。高校后勤改革也是非常严肃的、十分艰苦的。我们要坚持宗旨不动摇,坚持改革不停步,坚持发展不放松。

改革需要配套进行,要进行综合改革,要在解决根本问题上下工夫。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把握,又必须依靠扎实的实践作支撑;既要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又要有科学大胆的试验为依托。要充分认识学校后勤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要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特别注重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要依靠需求引领、技术推动。要抓住发展机遇,更新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增强发展能力。

(二)要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在30多年的高校后勤改革过程中,我们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模式可模仿或利用,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只能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来衡量和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因为,“摸着石头过河”告诉我们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改革开放必须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来源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改革既不能超越历史,去干那些办不到的事情,也不能推卸历史责任,该干的事情也不去干。如果该干的事情不去干,我认为那就是失职。

在高校后勤改革之初,我曾提出在相关条件成熟的地方和学校伙食改革能快的就可以快些,但是大多数地方和学校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和基础上要坚持:“小步走,走稳步,坚持走,不停留”。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

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讲过,改革要“迈小步,不停步,少走弯路回头路”。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摸着石头过河”的基本方法,即“摸”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再认识”。我个人理解,在改革的实际操作上,就是要“走一步,看一步,看一步,走一步,前进一步,稳定一步,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决定》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的改革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实践中要大胆探索,总结经验,探寻新规律,形成新认识,概括新理论,来指导新的改革实践。

(三)要抓住改革重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我认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在深化,关键在综合,核心在改革。由于实践发展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因此,改革开放无止境。在深入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的基础上,要紧密联系学校后勤工作实际,抓住重点、分析热点、找准关节点、选好切入点、攻克难点;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全面推进要搞好顶层设计,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及相关的政策措施;要理论引路、实验探路、典型带路、政策指路、改革开路、发展上路;要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加强领导、加强指导、加强引导、加强督导。

与此同时,要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推动教育后勤改革与发展,就必须加强“八大建设”,即理论建设、标准建设、规范建设、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能力建设。

(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在学校后勤改革过程中,既要大胆改革,又要谨慎稳妥;既要大力推进,又不能一刀切;既要学习别人经验,又不能照搬;既要放开,又要管理;既要搞活,又要约束;既要放权,又要监控;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实事求是,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后勤改革发展的路子来。

总之,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向,为深化学校后勤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全国学校后勤战线的同仁,要切实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决定》精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要用《决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后勤改革和实践。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面深化学校后勤改革,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主席

教育部巡视专员、国家督学]

(来源:《高校后勤研究》2014年第1期)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