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浙江海洋大学| 史上最长的寒假,她,无休

——记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疫情防控组成员,校医院院长陈晓燕

日期:2020年02月25日  来源:  阅读:


2020年的寒假,从校历上看长达35天,被海大师生称为“史上最长的寒假”。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寒假,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战“疫”——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战。这场毫无硝烟的战争,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卫生、公安等部门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学校也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122日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医院院长陈晓燕是领导小组办公室、疫情防控组的重要成员。从此,开启了她没日没夜的疫情防控工作之路,“史上最长的寒假”成为了无休的寒假。

统筹全局的“调度员”

“陈老师,我户口在舟山,但是我的车是宁波牌照,可以进岛吗”,“您好,陈院长,我们学院一名学生体温37.5度,需要上报吗”……自大年廿八以来,从早上到凌晨,陈晓燕每天要接无数个电话,“叮咚”的微信提示声也从不间断,有领导的指令,有老师的寻求帮助,也有校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汇报。她的手机每天要充电3次以上。

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日夜转,连轴转,已成为她工作的常态,大到上级部门疫情防控精神解读、疫情防控物资的采购,小到口罩的发放、耳温枪的使用,一切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都要她去协调和落实,一刻也不能停歇。有老师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群中说道:“陈院长为学校疫情防控通宵达旦工作,我表示崇高的敬意,每次给陈院长通电话,她的声音都是嘶哑的。”她却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理所应当,也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师生疫情的“侦查员”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舟山市政府、舟山市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学校建立了师生信息“每日一报”制度。从农历廿八至正月初三,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陈晓燕每天都要收集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旅居情况等信息,并向省教育厅和舟山市教育局报告防控疫情信息。全校共有学生16884名,教职工1567名,大部分在舟山市外涉及20多个省份。加上春节期间师生流动量大,动态掌握师生身体健康状况、旅居情况等信息的统计工作量十分庞大,她几乎每天都要统计到深夜。除了统计工作之外,她还要负责编辑每日疫情防控工作简报,让全校师生及时知晓学校的防控情况。

湖北、湖南、广东等疫情高发地师生,是她内心的牵挂。这部分师生上报的信息若有变动,她一定会及时通过电话、微信与他们联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确保报送给上级部门信息的准确无误。就这样,她成为了师生疫情的“侦查员”。

因为疫情防控期间的日常工作关系,笔者与陈晓燕联系较多,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只要提及涉及湖北的某位教职工或学生的名字,她都能清楚地知道这位教职工或学生的相关信息。她说:“每日都要关注,看多了,心中也就知晓了。”

医护保障的“内行人”

作为校医院院长,对于防控物资的准备、居家观察师生的健康监测等医护保障工作,是她擅长的事情。

疫情就是命令。新冠疫情发生后,陈晓燕带领校医院医护人员立即制定详细的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和校园卫生消毒工作方案,通过电话、微信及时与各部门联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她带领校医院工作人员在新城校区校医院设置了6个房间24个床位的医学观察点,在留学生宿舍四楼设置了居家隔离点,同时将定海校区8号楼作为定海校区的医学观察点。

这个寒假,学校有47名留学生和5名国内学生留校。其中7名留学生去过外地旅游,在他们返校后,陈晓燕即刻安排他们在留学生宿舍四楼的居家观察点观察,并且安排医护人员给他们测量体温、分发口罩、体温表和体温登记表,教会他们测量体温方法,告诉他们如果体温升高就马上联系值班医生。同时,留校的其他学生也是她关注的对象,安排校医院医护人员给他们分发了体温表、口罩,并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有不适就及时安排值班医生上门服务。在医护人员的关心爱护下,让假期留校学生感受到了虽然人在隔离但心未曾隔离的温暖。

目前,口罩、消毒液、耳温枪等物资的紧缺已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大难题。为了采购到这些重要物资,她和校医院其他同事一起在每天关注“政采云”和药品线上采购平台的同时,依托多年来在医疗界的工作经验和关系,四处打听防疫物资采购渠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采购到了口罩、酒精、84消毒液、额温枪等18个种类的防疫物资。

陈晓燕,虽然不是在疫区一线与病毒抗争的医护人员,但是她舍小家、顾大家,将“史上最长的寒假”奉献给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践行了医护人员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后勤人的责任与担当。

其实,像陈晓燕这样的后勤“战士”还有很多,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待到春暖花开之时,让我们摘下口罩,漫步樱花园,共叙情谊!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