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建设,交流最新的政策导向、行业动态、先进理念,2022年7月31日,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建设与修缮专业委员会课题交流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本次交流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建设与修缮专业委员会主任牛维麟,华南理工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彭新一,沈阳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宝令,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向,江苏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春笃,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政策规划委员会主任胥小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勤保障处处长高常忠,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助理张永生出席了本次交流会,参加此次交流会的还有9位建设与修缮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团成员,13家委员单位代表。交流会由建设与修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春笃主持。
中国教育后勤研究院副院长曾繁文,首先带来课题《变迁中见证历史 “百所高校”校门讲述》。曾繁文在阐释课题时表示,高校校门承载着一所学校的历史和人文,是学校文化的象征,目前对其文化深度的挖掘略显不足,因此应该进一步了解其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专委会副主任团成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分会副秘书长曹勇,分别就《低碳校园规划设计技术研究与零碳建筑示范》《高等学校校园智慧用能运维关建技术研究与示范》,在线上和现场代表进行分享,曹勇从整体规划、技术应用、经费使用等层面,阐述了高校助力“双碳”与实践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他还讲述了了高校校园能源管理、监测、新能源使用等方面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专委会副主任团成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政策规划委员会主任胥小龙带来课题《高等学校建筑低碳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路径研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他重点阐明了应该如何以国家政策为契机,落实绿色校园、智慧校园的创建工作,并带来了优秀案例进行示范和引导。
专委会副主任团成员,沈阳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宝令,带来课题《高校既有校园空间再开发及建筑安全改造设计研究》,他重点阐述了学校旧式建筑的修缮和再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从遗弃建筑到文化建筑的身份转变,不仅代表校园文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记忆承载和文化认同。他从多个方面为建筑安全改造提出了建议。
专委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基建处处长石振明,带来课题《高校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研究》,他从高校文物建筑保护修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经验进行了分享,提供了一条校园建设采用建养结合的新思路,同时还着重强调了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各部门协同能力以及学校的经费投入的重要性。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副研究员白岩,通过线上方式,作了名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校园修缮路径探索研究》的课题报告。他从实际数据出发,梳理校园修缮各个环节的碳排放状况,根据能源消耗数据,为高校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校园修缮路径探索,提供整体的技术策略以及技术路线图。
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轻化工大学后勤基建处处长封雪松,分享了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的规划建设案例,为其他高校校园建设与修缮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绿色商业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寿松参加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以碳达峰碳中和、绿色校园为抓手,响应国家绿色节能政策,创建智慧校园,开展试点建设工作,重点做好校园建设与修缮工作中的节能工作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建设与修缮工作体系。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建设与修缮专业委员会主任牛维麟总结讲话,他表示,课题研究是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应该是应用性与针对性相统一,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希望大家将课题做精做深,积极建言献策,明确组织分工和计划安排,逐步取得阶段性成果,并用于指导建筑与修缮实践,从而共同完善本次课题研究工作。
(以上照片从左至右为:牛维麟、吴春笃、曾繁文、曹勇、胥小龙、王宝令、石振明、白岩、封雪松、彭新一、刘向、张永生)
(以上照片从左至右为:高常忠、刘寿松、邢凯、朱兆军、孙建国、李红英、梁冬松、张伟杰、董辉、荣帅、龚舒伟、毛跃强)
会后,将由建设与修缮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整理发布课题依托创建单位及可参与研究的委员单位、会员单位的招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