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大学后勤集团每一位员工、校内家属以及合作班组、合作商户人员均配备了校园通行码,实现全员“一人一码”。该通行码关联人员属地健康码,集成返校返岗、健康打卡、工作排班、校区通行、外出报备、疫苗记录、核酸记录等诸多功能,实现了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后勤人员的全过程健康管理。
为了实施精准查控和闭环健康管理,浙江大学后勤集团每一位员工、校内家属以及合作班组、合作商户人员均配备了校园通行码,实现全员“一人一码”。该通行码关联人员属地健康码,集成返校返岗、健康打卡、工作排班、校区通行、外出报备、疫苗记录、核酸记录等诸多功能,实现了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后勤人员的全过程健康管理。
主要做法如下:
一、建设后勤人员信息库,动态掌握人员底数。
依托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利用一体化管理平台,后勤集团将信息采集与日常维护工作相结合,建立层级少、效率高、垂直报的信息采集维护网络,精确采集员工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籍贯、单位、岗位、所在省市区街道、健康状态等疫情防控信息,建立人员信息库,最后汇集编译成体积小、信息容量大的二维码。建立校正和更新机制,定期对人员信息库进行维护,确保人员信息准确无误,实现9000余名员工和800余名家属及合作人员的全员实时调整、一库纳管。人员库为系统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石,也为领导把握集团疫情防控状态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
二、构建“协同联动”子场景,流程信息精准联动。
返校返岗申请提交后,系统根据员工提交的所在地、健康码、返回日期、交通工具、返回后是否在校内住宿等信息,以及当前的管控要求,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隔离及隔离天数。后勤人员可持钉钉端的“校园通行码”,在排班的当日刷码出入校园。一旦检测到当日未排班、属地健康码非绿码、核酸应检未检等异常情况,校园通行码能够立刻失效,并提醒员工按照预案进行处置。员工需要出省出市的,可以通过平台完成出省审批(出市报备)流程。外出期间,员工的通行码将失效,返回当日,通行码将在比对属地健康码后恢复。通过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疫情防控和日常流程的协同联动。
三、构建“分析研判”子场景,人员轨迹“一屏掌握”。
通过健康打卡,后勤人员每日报备自己的健康情况和所在地信息,便于后勤集团集中管控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后台可实时查看全员的健康打卡情况,一旦14天内的人员轨迹与中高风险区域存在重合,系统自动提示网格员进行核实并按预案进行处置。采集沉淀后勤人员所在地和健康打卡数据,能够第一时间追溯和分析研判特定区域旅居史人员,及早筛选落实防控措施。
四、构建“智能筛查”子场景,精准识别未检人员。
针对核酸检测情况不易动态全量掌握的情况,构建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监测模型,通过比对后勤人员末次核酸检测时间,自动计算重点人员下次应检时间,实现以算力换人力、以智查代人查,监测核查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以身份证号码为唯一识别码,调取省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平台中后勤人员最近一次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等信息,自动筛查即将过期人员,同步钉钉和短信提醒相关人员及时检测。截止7月4日,已调用人员核酸采样数据7.08万条,调用人员核酸检测数据7.13万条,预警应检未检人员1520人次。
五、构建联动督查子场景,一体提升督查实效。
面向学校网格化管理需求,以校区—建筑物—房间为单位进行网格划分,落实定责任区域、定责任人、定监管任务、定处置流程、定信息报送方法的“五定”管理措施,实现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各二级单位网格员可通过应用实时查看所管理人员的疫苗接种情况、核酸检测情况、健康打卡情况。系统检测到(1)未排班(2)未健康打卡(3)在杭人员离杭未报备(4)出省未审批(5)出杭返回三天后仍未提交返回信息(6)出省返回三天后仍未提交返回信息(7)健康打卡非绿码(8)健康打卡异常(9)在14天内到过中高风险区域(10)核酸应检未检等10种情况时,能自动推送名单至对应网格员,由网格员限时督促相关人员完成相应动作,并通过应用反馈。应用自动调取省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平台数据,核实完成情况并办结督查任务,督促所有应检未检人员全部按要求完成核酸检测。通过联动督查,构建了后勤人员核酸检测监测、督查、反馈、处置全流程闭环,推动后勤服务人员核酸检测全员覆盖、实时监管、及早提醒、应检尽检。
取得成果和经验总结:
高校后勤从业人员基数大、类型多、流动快,需要通过高频核酸检测保障防疫安全。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在浙江省大数据局和浙江省教育厅的数据支持下,将后勤人员的防疫事项,通过“一人一码”予以固化,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后勤人员校园内外行踪可控可追溯,核酸检测结果和频率可查可监督,实现风险预测、预报、预警。
信息化防控要有系统思维。系统建设过程中,突出“智控”与“闭环”两个关键,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全覆盖溯源倒查、清单式管控机制,加强了校园疫情防控,切实守牢了后勤服务保障的安全底线。科技的发展为战“疫”提升效率、节约人力提供了更多可能。
浙江大学后勤集团以信息化办公室为核心,集结下属单位信息化团队,以超强团队、超高时效,迭代更新了一个又一个信息化应用,利用科技力量实施精准防控,努力降低疫情对教学科研造成的冲击,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