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高校节能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

(课题研究成果摘要)

刘东志 周 军 李 培 郝志峰 田 备

石亚洲 张 强 梁立军 闫加臣 费伟民

方桂春 陈 伟 戚国强 隋志成 吴国荣


为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围绕建设“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确定2020年高校节能工作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特编制本规划。

前言

高校既是重要的用能单位,又是传播节能新理念、创造节能新技术、研发节能新产品的重要基地。作为国家节能的重要方阵和巨大力量,建设低碳校园、绿色大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应尽的社会责任,是利国利民、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

国家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节能减排,并从重大科研项目安排、节能改造资金等方面将高校节能纳入其中。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公示办法》、《高等学校校园设施节能运行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等文件,指导高校节能工作和节约型校园建设。

各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把节能工作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为深入推进高校节能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然而,一方面用能总量快速上升,能源消费量增加较快。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使用效率不高,存在能源浪费现象,部分教职工和学生未养成节约习惯,加之节能技术落后,学校管理不善等因素构成节能工作的障碍,校园局部节能改造效果不明显,难以形成显著效果和影响力。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节约型校园、绿色大学为目标,综合运用行政、教育、经济、技术等手段,发展节能科技,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制度标准,建设绿色校园景观,开展节能教育,传播绿色校园文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形成节能长效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与高校主体、师生参与相结合,建立高校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与加大投入相结合,为高校节能工作提供根本动力;坚持因校制宜、突出特色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有序推动高校节能工作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一)管理目标

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高校节能政策标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市场化技术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形成高校节能的长效机制,建成一批节约型校园、绿色大学。

(二)节能目标

到2015年,在全国高校实现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人均用电量、用水量、用气(煤)量年均分别比上一年下降3%。到2020年,努力实现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10年下降26%,人均用电量、用水量、用气(煤)量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

四、重点工程   ’

(一)“十百千万工程”

继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即每所高校在本校建设十项节能工程,在全国建立百所节能示范高校,在全国组织千个绿色节能环保为主题的学生团队,在全国培养万名节能管理人员,系统推进高校节能工作的开展。

(二)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积极吸收国家相关节能标准,加快完善高校节能标准规范体系,如节约型校园、绿色大学建设评价标准、高校节能管理标准、能耗标准、建筑节能标准、节水标准、排放标准等等。开展高校“能效之星”评价。鼓励制定地方性节能标准规范,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制订节能标准规范。

(三)节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力量,加大对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强化节能减排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批节能减排与低碳实验室、研究中心。鼓励高校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重大关键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建立高校节能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促进成果市场化、产业化。

(四)节能环保型资产设备体系建设工程

全面建立资产设备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优先选择低能耗、环保、质优价廉的资产设备。制定设备配备标准和使用标准,加强各类资产设备的检测和维修保养,确保运行过程节能。加强节能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旧设备。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废旧设备的回收处理机制。加快建设高能效、低碳化、环保型资产设备体系。

(五)能耗统计监测平台建设工程

修订校园建筑能耗监管系统建设、运行管理技术导则,建立健全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中心。到2020年,在500所高校建成能耗监测平台,同时完成全国高校能源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建设,把年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高校的能源利用状况信息、计量管理信息纳入平台系统管理。建立完善重点用能高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和数据信息库,为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出台节能政策提供技术基础支撑。

(六)节能改造示范工程

重点建设300个高校学生食堂节能示范工程。实现节水节电器具使用率100%,节水型清洗设备使用率100%,节能型灶具使用率达到90%以上。重点建设300个高校学生宿舍节能示范工程。实现节水节电器具使用率100%,学生公寓100%安装用电计量表,分户室计量收费。开展中水回用、雨水收集试点示范和水平衡测试。重点建成300个绿色教室、绿色实验室、机房。重点推广应用节电节能器具,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智能照明、配电和制冷系统优化节能改造工程。重点建设200所高校的供热制冷节能示范工程。进行热源、管网、余热、余压利用、锅炉房和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实行分时分区供暖,实现高校供热计量改造。对制冷设备系统的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

(七)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重点在空调、供暖、热水供应、浴室等领域启动一批合同能源管理的示范项目,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高校节能技术服务市场的重要机制。到2020年,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的高校达500所。

(八)节能教育三进工程

把节能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实现节能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重点支持300所高校实施节能教育三进工程,组织专家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组织学生社团开展节能实践活动。

(九)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有计划地更新改造节能监测仪器和设备,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和管理节能计量器具。建设高校节能管理软件。逐步完善节能培训机制,建立重点用能高校能源管理负责人定期培训制度,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节能培训。

(十)新能源利用工程

大力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鼓励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系统。重点建设一批太阳能采暖照明、地源、空气源等热泵供热制冷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工程。开展雨水收集系统,鼓励中水回用。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长效机制,实施资源综合利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高校节能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教育部、各省(市、区)教育厅(教委)、高校三级节能工作领导机构。加大节能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充实机构和人员,落实经费,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完善评价考核办法,落实问责制,强化对节能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加强节能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加强节能宣传工作。

(二)创新高校节能管理机制,为高校节能提供制度保障

出台高校节能管理、统计、奖惩、培训、公示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发挥高校节能减排的表率作用。

(三)建立健全高校节能投入机制,为高校节能提供资金保障

加强与各级政府节能管理、财税等部门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级地方财政节能专项基金的支持,争取财政补贴扶持政策。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以及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校节能项目的投入,逐步形成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资金为引导、高校资金为主体、社会资金参与的高校节能投入机制。

(四)探索社会化的市场节能机制,为高校节能提供运行保障

充分发挥节能企业在能源统计、节能技术推广、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高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定期公布高校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的推广目录,建立校园能效与低碳标识、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高校选择使用优秀节能技术、产品。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