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高校后勤信息化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

(课题研究成果摘要)

王亚杰 王武海 刘晓平 王 艳 张东升 李忠庆

着眼于提升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此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服务、决策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后勤保障的整体水平,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可靠、有力的支撑,特制订本规划。

序 言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进人信息网络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必然选择。高校后勤信息化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后勤行业发展、加快后勤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高校先行一步,已经建立了“数字后勤”、“信息后勤”,其科学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同时得以提升。

目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很不均衡,仍有很多高校处于低水平阶段,如:对后勤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未能建设相应的信息系统;后勤管理不够精细,制度不够健全,流程不够优化;信息系统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接口不规范;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需求与运行经费投入不足等矛盾突出。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大力提升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带动管理服务理念和保障模式的创新,提高管理、服务、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更好地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二、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规范高校后勤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创建全国高校后勤信息网络平台,通过示范工程推动各校建立与“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相适应的信息化平台,探索借助于高校后勤信息系统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使整个行业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工作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制定高校后勤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和发展任务。各高校后勤部门按照总体规划,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本校后勤信息化建设。

(二)需求主导、重点突破

把后勤信息化和学校及后勤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工作任务等紧密结合起来,面向管理和服务一线,以应用需求为主导和驱动,深入挖掘和调动内生动力。选择重要领域进行信息化建设与改造,选择影响和制约后勤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的技术标准进行突破。

(三)规范标准、资源共享

统一技术标准,系统地进行,实施时考虑系统模块开发的互通性,在系统编码和技术上要统一规范。要重点解决“信息孤岛”现象,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以利于后勤部门的决策与管理。

(四)协调发展、相互支撑

坚持系统开发理念,着眼于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实现后勤组织机构、管理水平、竞争能力、服务流程和规范标准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包括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等六大要素的相互支撑、深度融合。

(五)服务为本、安全实用

坚持以提高后勤管理、服务、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为目的,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完善信息化建设方向和内容。要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制订和完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法规制度和安全保密措施,确保后勤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六)先行先试、推广示范

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评选后勤信息化建设先进院校,通过宣传加以推广示范,促进其他院校参考学习;2.争取经费支持,创建全国高校后勤信息网络平台;3.组织开发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高校试点应用,通过修正和完善,逐渐探索形成可复制、成熟的系统软件和管理运行模式,以点代面加以推广应用。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各高校加强后勤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各高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后勤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提供物质基础。在后勤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积极思考绿色、节能等理念,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

(二)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

在现有的相关技术标准基础上,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进一步制定、完善面向高校后勤的信息化系统技术标准,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平台体系功能模块设计提供规范,消除制约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提高的技术标准瓶颈。

(三)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实施“全国高校后勤网络体系及学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推动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主要由后勤业务管理系统、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等构成的高校后勤信息化系统体系。争取推动两个层面的建设工作:

1.争取建设由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各高校后勤三个层次构成的全国高校后勤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各高校与各级主管部门间的重要后勤数字信息报送,为政府及高校的后勤管理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推动各高校内部后勤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后勤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后勤管理与监控信息系统建设。

(四)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专家队伍建设,推动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建立既懂信息专业技术又了解熟悉后勤各项工作的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

(五)借助信息化创新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与管理模式

通过开展后勤信息化建设,淘汰或更新一些陈旧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实现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使之具有简单化、平面化、并行性等特点。研究借助于信息化创新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个性化需求。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根据需要成立各种专家组,加强后勤信息化工作组织推动力度。促进各高校建立或明确管理机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学校后勤信息化建设。

(二)人员保障

根据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规模,明确后勤信息化工作岗位,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基地,实行岗位培训制度,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素质较高、人员相对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和技术队伍。

(三)经费保障

政府和高校要加大后勤信息化建设投入,保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经费,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应用系统和资源开发的投入比重。鼓励社会参与,采取市场运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建设与服务领域。

(四)技术保障

推动高校后勤信息化技术标准应用与示范,坚持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原则,注重技术标准的统一和开放,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搭建信息化系统模块,以增强后勤信息系统的适应性和共享性。

(五)制度保障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把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应用成效作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积极推动、大力支持,将后勤信息化建设纳入后勤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制定年度计划和具体目标,力争在5年内,使全国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程度有一个大的跨越。

(二)营造良好环境

各地高校后勤行业组织和各高校后勤,应通过各种后勤媒体大力宣传后勤信息化,要开展网络技术培训、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演示观摩、网络技能大赛、网络设计和应用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形成一种氛围、潮流和时尚。

(三)加强调研和督导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检查督导,开展广泛调查研究,定期组织专家对实施情况和重点项目进行检查评估,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建设与应用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