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苏州大学主办,苏大教服集团承办的苏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20周年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校园后勤(FM)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召开,会议总结提炼了“苏大模式“改革经验和方法,并对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0年来,苏州大学以及苏大教服集团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成功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道路。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刘建平,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监事长王芳,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高聚慧,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张柳华,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黎玖高,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周亚君,江苏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陈忠斌,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在宇,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委会主任、姑苏区区长陈羔,苏州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明荣,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查佐明,苏大教服集团董事长、总裁韦曙和等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查佐明主持。各兄弟高校及各地教育后勤战线的领导专家,苏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苏大教服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等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查佐明主持。
沈明荣在致辞中向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建设发展关心支持的来宾表示感谢,并从历史沿革、学科建设、人才队伍、改革创新等方面介绍了苏州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成效,阐述了学校因地制宜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积极举措。他指出,苏州大学将坚持创新引领,构建育人格局,优化数据应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风险防控为底线,继续肩负起为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使命,不断提升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陈羔指出,苏州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成效显著,对苏州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名城名校融合发展,姑苏区将持续抓好高等教育这个龙头,用心用情服务好高校和企业,发挥好属地的责任和义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广大师生的保障工作,共同谱写了“强富美高”新姑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周亚君简要介绍了江苏省教育厅在推动高校后勤服务的模式转型升级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肯定了苏州大学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发展,并表示省教育厅将同高校一起,深入研判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学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和师生诉求为工作导向,聚焦重点难点,着力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 “强校建设、后勤何为”的时代答卷,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刘建平从后勤社会化改革治理传承、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护航体系、后勤队伍建设、构建先进的后勤理念和方法、建立影响深远的后勤品牌等五个方面详细总结了苏大后勤改革、苏大教服集团20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在谈到如何面对新阶段的高校后勤改革发展问题时,他提出,要坚持改革初心,牢记发展使命;要坚持后勤先行,不断提升水平;要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合适道路。
在苏州大学工程项目捐赠仪式环节,沈明荣与韦曙和签署捐赠协议。刘建平、王芳、周亚君、陈羔、黄在宇、查佐明共同见证。
在主题报告环节,查佐明以《砥砺奋进二十载,后勤改革再出发》为题,作苏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20周年主题报告。针对苏大为什么能,苏大教服为什么行等问题,他借用郑板桥《竹石》中的四句诗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苏大模式”进行了回顾。一是坚守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二是紧盯需求,立根原在破岩中;三是直面问题,千磨万击还坚劲;四是增强底气,任尔东西南北风。他表示,苏大将继续高举后勤社会化改革这面大旗,回望来时路,看清脚下路,坚定前行路,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持续深化不断推进,努力交出一份“教育强国、苏大何为”的优异答卷。
韦曙和作苏大教服集团20周年发展成果汇报,介绍了二十年来苏大教服集团的发展概况及取得成效,并从坚持党和政府指引的正确发展方向、把企业办成实实在在的学习型和研发型组织、自觉践行ESG理念等方面探讨了引领集团发展的体会。他表示,为一流水平的大学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要做到坚守“后勤报国”的梦想,在服务领域“坚持姓教、服务育人”,努力把苏大教服集团建设成具有教育属性、创新能力、学习型组织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现代服务型企业。
校园后勤高质量发展论坛环节,由黄在宇主持。期间,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阮周林,复旦大学总务处处长、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副会长兼公寓与物业专委会主任朱莹,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中国区理事会理事、戴德梁行大中华区研究内容主管ShaunBrodie,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高校后勤研究》执行总编、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卢彩晨,分别就所在高校、单位的后勤工作经验、理论研究等依次做了深入分享。
黎玖高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苏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显著,道路正确,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探索为全国高校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他表示,为了让后勤服务更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实现劳动者构成的不断优化,劳动资料的创新引领,并满足劳动对象更高层次的需求。希望后勤人能够携手并进,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以创新的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共同开拓高校后勤工作的新局面。
会前,刘建平一行会见了苏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