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增强活力 发挥优势 推动教育后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一届四次理事会议上的致辞(摘要)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陈明君

日期:2016年11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阅读: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一届四次理事会议,能够与学校后勤战线的各位领导和前辈共同探讨学校后勤改革发展前景,谋划教育后勤协会的未来。我受谢焕忠司长和葛华副巡视员2位司领导的委托,对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一届四次理事会议的胜利召开、圆满完成各项议事日程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成立已有三年时间,在天权会长的领导下,在各位副会长和理事的大力支持下,在秘书处的积极统筹协调下,在各分支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不平凡,甚至是光辉的历史。教育后勤协会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实践、逐步完善四个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默默无闻成为学校后勤战线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行业性组织。这是因为,中国教育后勤协会集中了学校后勤战线上的精英力量,在学校后勤战线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事实表明,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作为行业性组织,在学校后勤工作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

过去的一年,在以天权会长为领导的协会领导班子带领下,协会坚持依法办会、规范办会、民主办会,行业标准制定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团体标准零的突破;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取得系列成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不断提高后勤系统队伍的能力和素质等,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搭建交流平台、引领行业发展、促进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信协会在以天权会长为领导的协会领导班子带领下,在政府与学校之间会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服务学校后勤管理与改革的方向不动摇,积极促进学校后勤改革发展,推动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协会党组织建设,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活力,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为推动学校后勤改革发展做出新贡献。

自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学校后勤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后勤的保障能力、运行效率、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育人功能显著提升,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安全稳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16年的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推动我国学校后勤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出现了多样化发展局面,目前存在的多种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对促进学校后勤服务质量提升和管理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教育由数量型增长、规模化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进入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阶段,内涵发展、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始终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不可能游离于学校的中心任务和工作之外,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在新形势下,学校后勤工作的方向,应该是做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提升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促进以育人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为适应广大师生对后勤管理和服务要求的不断多元化,需求不断多样化的形势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坚定不移、稳步推进学校后勤改革的同时,一是要立足省情市情校情,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化发育程度和教育事业发展对后勤服务的要求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并选择既契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市场化发育程度,又符合学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特别是满足学校师生实际需求的后勤管理与改革发展的模式。二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后勤对育人工作的作用,学校后勤工作的育人特点更注重的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需要时间积累,日久见功夫,需要长时间、持续地保持学校后勤高质量的服务水准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这对学校后勤发展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明显提高了,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必须突出强调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的功能和作用。三是要不断提高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更加广泛地应用信息化、智慧化手段,着力做好绿色校园建设,全面提高教育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对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以更好地保障和服务于学校的中心任务和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教育后勤协会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令人振奋。衷心祝愿协会在天权会长的领导下,不断推动教育后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基建管理和后勤改革处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协会工作,全力支持协会创建4A级行业协会,全力支持教育后勤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6年11月7日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