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南华大学:用笑容给工作注入活力——访南校食堂保洁员贺玉兰

日期:2016年12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阅读:

记者一直在南校食堂吃饭,一直能看到一位始终带着笑容工作的保洁员,今天,终于知道了她的名字——贺玉兰。

一天,吃过饭,送碗时碰见贺玉兰,“阿姨您好,我是学校后勤部的记者,您工作这么卖力,抽个时间给您做个采访吧?”

“采访啥,我啥也不会说,就会干活。”贺玉兰笑着说。

出于淳朴而产生的害羞让贺玉兰想回避,但在记者的多次坚持下,她最终勉强接受了采访。

贺玉兰,五十一岁,中等身高,很瘦,但显出一种干练,不落的笑容之花让这张清瘦的脸和蔼可亲。从南校食堂开始营业起,贺玉兰就在这里工作,十多年来兢兢业业,对工作没有丝毫懈怠,没有厌烦,她最大的特点就是脸上不会消失的笑容。

工作的艰辛

采访完,贺玉兰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拖把池,她要抓紧每一分钟开始下午的工作。

早上七点,一天的工作开始,拖完地,迎接吃早饭的学生,接着是不间断的捡碗、清理桌面。整个上半段工作要持续到下午两点,中午学生和教师如潮水一般一拨一拨的来,桌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清理完毕,这时候贺玉兰必须用小跑在桌子之间来回穿梭,忙碌让她刚丢下筷子,接着又拾起碗。两点过后,她要负责关掉食堂的灯。检查完没有漏捡的碗,然后离开,暂时休息两个小时。

下半段的工作从下午四点持续的晚上八点或者九点,晚餐期间,她要承受和中午不相上下的工作量。特别忙的时候,要九点多才能回家,在离开之前,她要确保水电已经全部关毕。

“您对您这份工作满意吗?”“很满意。”记者看到她脸上真诚的笑容,便丝毫不怀疑她是否故意这样回答,因为她的幸福来自内心深处的四个字:知足、善良。

对工作知足

“将近十二个小时的工作量,您觉得这工作合适吗?”

“比外面好。”

“就没有什么不好的吗?”记者紧追不舍。

贺玉兰不好意思的笑笑,“学校包吃包住,一个月两千多,干得好有奖金,三八妇女节还发了工作布鞋,平常也发有劳保用品,比如肥皂、洗衣粉,所以我挺满意的。”

生活中有不少人干着一份工作,一边抱怨,一边想着怎样跳槽,贺玉兰或许没有做到因工作而快乐,但至少做到了快乐地工作。

对家庭知足

贺玉兰有一子一女,儿子刚成家,女儿在读高中,丈夫是下岗工人,现在和她一起在食堂当保洁员,就在二楼教职工餐厅。贺玉兰有一个刚刚一岁的小孙子,她的工资有一部分是给孙子买奶粉的。儿子新房的装修费要二十万,她和丈夫正准备给儿子出点力,但她说“钱不能给多了,给多了,小孩不努力”。

她最满意的是女儿,“女儿省吃俭用,每个月给五百生活费,十元零用钱,她还把十块钱省下来。”

她家里虽然不富裕,但儿子已成家,有可爱的孙子,女儿这么懂事,她很知足。

拾金不昧

贺玉兰是个拾金不昧的人。在食堂见到学生落下的东西是很正常的,无论捡到书也好、钱也好她都会等失主回来,有的同学为了表示感谢,想给贺玉兰买瓶饮料,贺玉兰却说:“阿姨家里烧水,你就省下两快钱吧,毛雨汇成大江(毛雨:毛毛雨)。”她是为学生着想的人,或许是因为她也有孩子,因为她的善良。

因为她的善良,她从来不要求别人为她做什么。“您对来吃饭的学生有什么要求吗,我觉得每个人都送碗的话,您的压力会小很多。”

“大部分学生做得很好,只有个别学生有点懒惰”,贺玉兰并不是以打工者的口吻说的,她的话里有母亲的味道,“有些学生家里条件好,没有干过活,不能要求太多。”

她的话很得体,没有丝毫抱怨,她不要求别人为她做些什么,就像她说的“我只会干活”。

因为善良,因为知足,所以脸上常有笑容;因为笑容,所以幸福,所以再劳累的工作也不会变为累赘。

在南华,有些保洁员,可能我们从未见过,也许她们不能要求我们做些什么,但我们可以主动做些什么。

(文:艺任龙)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