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权 蒲沿洲
高校后勤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北京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各高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科学的工作思路,着眼于建立一个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够保证公益性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对高校后勤改革来说,当前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时机: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这为高校深化后勤改革提供了更高的依据,可以把后勤的改革发展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联系起来,把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二是当前深化后勤改革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各级政府和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重视程度日益加深,改革动力不断增强;三是后勤改革的研究日渐趋多,研究成果日渐丰富,理论基础和体系日渐成熟,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四是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多年来的实践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准备。因此,抓住机遇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深化改革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充分认识和加强后勤工作在高校的基础地位,进一步深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
高校后勤是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支撑,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职责。同时,高校后勤改革作为学校内部微观层面的改革内容,属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范畴,涉及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保持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可以说,没有后勤的支持和保障,没有后勤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的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都将难以开展。因此,高校要将后勤的改革发展和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予以统筹考虑,在政策制定和制度上保障后勤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华北电力大学坚持把后勤工作放在学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来综合考虑,把后勤的改革与发展作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步伐积极推进。学校在去年的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中把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学校三大改革(人事改革、后勤改革、大部制改革)之一明确部署,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适应高水平大学发展要求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使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成为全校性的重要改革,成为人人都关注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也为后勤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坚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不动摇,细化后勤改革内容,厘清类型,推进分类管理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够保证公益性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使高校能够集中财力、物力和精力等各种资源办好教育,做好教育工作。因此,后勤社会化的终极目的是利用“社会”带动和优化高校后勤,摒弃机构臃肿、冗员过多、效率不高、服务落后的局面,而非把高校后勤全部抛给社会。后勤社会化只是后勤改革的最终目标,只不过我们还处在改革的过程中,离完全的社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一样,现在重要的是建设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很长时间内高校和后勤还要依存在一起共同发展,学校离不开后勤,后勤离不开学校,这也是高校后勤的双重属性所决定的。
在坚定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不动摇的基础上,高校可因校制宜,大胆尝试不同的后勤改革与发展形式,正如市场经济和计划不矛盾一样,坚持只要有利于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和促进学校的稳定与发展的任何改革形式,都是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的有效路径,都会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因此,高校当前要结合自身实际,对后勤服务内容深入研究,详细划分类型,如成本服务型、管理型、经营型等,或是按照分工与专业的要求划分为物业管理、修理、餐饮、通讯、运输、园艺等,明确哪些该“化”,怎么“化”,实现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华北电力大学正是基于国情和校情实际的基础上,全面细化并规划学校后勤服务的内容,将那些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后勤服务,如通讯、运输、绿化、师生日用品服务等项目直接推向市场,做到一步到位;与教学和科研紧密相关的餐饮、住宿,供水、供电的管理与维护、修缮,业务稳定而且事关学校和师生切实利益,完全可以通过预算约束进行管理,没必要推向市场或注入实体当中,避免以牺牲社会效益来换取经济利益,最终导致各方不满。这样既保证了日常有效的监管,也为安全稳定打下了基础。因此,高校可以根据服务类型的特点,灵活制定政策,不搞千篇一律的社会化,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作为改革的标准,适度地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在后勤建设中引入外部企业和机构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理念,建立新型的、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三、做好后勤队伍发展规划,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运转高效、管理科学的后勤队伍
高校后勤部门既要细心经营,又要科学管理;既要具体服务,还要宏观育人;既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就必须要求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运转高效、管理科学的后勤队伍。这既是搞好高校后勤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后勤工作保障体系的需要。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后勤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其优越性,除了机制体制和投入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拥有的高素质后勤员工。欧美国家后勤队伍中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服务人员,普遍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商业、管理、经济、物业、园林类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占有相当比例,因其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服务意识,所以能很好地胜任技术服务和高效管理的岗位。而我国的后勤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由学校旧体制中整体剥离出来的,无法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员工或教职员工的家属,缺乏专业知识,整体素质不高。当前,我国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面向社会招聘,采用市场化的聘任制,竞争上岗,择优选聘专业化、知识型、技术型的优秀人员,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同时加强在职员工的定期培训,提升后勤员工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提高后勤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华北电力大学把后勤队伍作为学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加强对现有后勤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能力,还结合工作需要和后勤发展从全校选拔懂得经营善管理、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并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必要的条件。同时在干部选拔、职称评审中,学校充分考虑到后勤工作的特殊性,因地制宜,给予适当倾斜,解决后勤人员上升通道和后顾之忧,从而实现了学校后勤的稳定持续发展。
四、建立高校后勤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后勤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随着生均经费的提高,学校要逐步建立与之联动的后勤经费增长长效机制。同时,政府要根据市场价格和用工成本的提高,逐步加大对高校后勤运行经费投入或成本补偿,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高校也要制定并完善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经费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后勤经费使用的基本原则、审批程序及权限、开支范围和标准、资产及物资管理等有关规定,从而使各部门和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地遵守财经规章制度。同时,各部门与有关财务人员加强沟通与协作,对属于学校的有关收入纳入后勤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杜绝侵占和挪用。
华北电力大学在构建后勤经费管理长效机制的同时,积极把控制成本和节约经费作为后勤管理的主要问题来抓,通过实现学校大财务统一核算、建设节约型校园、“农校对接”工程等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后勤经费管理从粗放型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向迈进,从而加强了经费的管理,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后勤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建立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实践模式,加强服务对象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建立互信机制,提高工作水平
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需要学生广泛深入的参与,高校后勤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特点,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后勤的管理、经营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努力构建学生参与型后勤管理模式。
华北电力大学除了召开学生座谈会、开通服务热线、设立意见箱、开通网上反馈渠道等外,还组建了学生后勤管理监督委员会,对学校后勤工作中的食堂、住宿、校园绿化、医疗卫生等工作进行监督,派代表参加后勤有关会议,及时反馈监督结果及意见建议。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参与机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观点、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锻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构建了学生和后勤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增进了相互理解,避免了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而引起冲突的可能性,预防和化解了矛盾,从而促进了后勤工作的改进与提高。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 孙忠权副校长 蒲沿洲 校办]
(来源:《高校后勤研究》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