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后勤改革

一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

卢彩晨  王颖

编者按: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教育后勤服务保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就高等教育而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而且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宝贵经验,成为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先行者。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后勤改革,是当前教育后勤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关注的热点话题。本刊就这一话题对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进行了专访。

《高校后勤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自1999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至今,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推进了十余年。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谢焕忠司长(以下简称谢司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十余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态势良好,成就有目共睹,广大师生满意度大大提高,社会普遍给予了较高评价。

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办学模式相适应的、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已达到较高程度;高校后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总体水平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中已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为突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瓶颈,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较大程度上分离了高校办社会职能,同时更好地保证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需求和广大师生日益变化、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从而实现了高校管理者的一个共同期许——摆脱沉重的后勤服务负担,集中主要精力办学。

三是高校后勤改革坚持积极稳步推进、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开放市场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等原则,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高校后勤保障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探索与实践,对解决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推动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有效地促进了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总体转变,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等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后勤改革面临着哪些新形势和新要求?

谢司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宏观改革发展形势对教育后勤工作的重大影响和新要求。

一是要切实加强教育后勤协会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全会特别提到,要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等社会组织。这些重要表述为教育后勤行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于2013年6月正式成立。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政府职能转移的需要,是进一步推动教育后勤改革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型教育后勤保障体系的需要。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成立,其意义不仅在于协会本身,更大的意义在于,协会的成立抓住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本质——通过成立协会,转变职能,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后勤系统理清了改革思路、发展思路,这对我们今后做好教育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要把协会的职能与作用放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进行再认识、再思考,遵循市场、教育、后勤行业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明确协会的职能作用。结合教育后勤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协会的定位要由过去的“学术组织”转型为“行业组织”,在政府部门的“减法”中实现协会的“加法”,使教育后勤系统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向行业组织规范自律管理逐步过渡,成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重要载体。

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后勤领域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握好协会发展的方向,发挥出教育后勤协会应有的作用。在社会化改革中,要加强行业制度建设,并履行行业制度建设。高校后勤进行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政府履行职责、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自律管理、部门依法监督。这是我们制度定型的基本思路,核心就是建立与市场运营相结合的长效运营机制,政府、学校、市场主体三者共同合作。

二是要深化教育后勤改革。前面提到,我国教育后勤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师生对教育后勤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对进一步提升教育后勤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结合高校后勤实际,探索高校后勤领域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深化教育后勤改革,以保障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将“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放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里边,并纳入体制改革部分,这体现了国家对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态度,也体现出教育改革发展对后勤保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也将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我们要着眼未来,围绕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工作。

三是要切实加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教育后勤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推进校园节约、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深化教育后勤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后勤生产服务方式、校园生活方式,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研究》:前面您提到,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成立意义十分重大。那么,您对加强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建设有什么建议?

谢司长:首先,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我们将坚决按照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的要求,大力推进全国和地方教育后勤行业组织建设,支持行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把那些应该由协会做的事情一律交给协会去做。目前,教育部已经着手这项工作,看看哪些工作可以现在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哪些工作需要过些年交给社会组织去做?逐步使教育后勤系统由政府直接管理向行业组织规范自律过渡。

其次,我们将大力支持协会的各项工作。政府职能转移与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必然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协会逐步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我们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做好这方面工作,以保证协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作为后勤行业组织,要不辱使命,要切实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切实履行“提供服务、规范自律、反映诉求”的职能,发挥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资政的作用。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高校后勤行业各类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大力推进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做好政府参谋助手和建设一流的智库方面做出贡献;在构建新型学校后勤保障体系方面做出贡献;在促进校园安全稳定方面做出贡献;在更广泛地团结动员各方力量包括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教育后勤服务方面做出贡献!

《研究》:其实成立协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为了推动教育后勤改革发展。那么,今后教育后勤应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

谢司长: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面对教育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教育后勤系统不但要深入思考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如何推进后勤事业的科学发展,如何提高后勤服务管理水平,还要更富有创造性地去思考和探索如何进一步挖掘后勤行业潜力,实现后勤服务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首先,要完善和落实配套措施。要组织力量,组织专项调研,搜集信息,梳理问题,研究对策,出台政策。着力研究和解决国家支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宏观政策与微观管理制度法规相矛盾、不配套的问题,研究落实政府对高校后勤的公益性投入政策和建立后勤公益性服务成本补偿机制等问题。

其次,要搞好后勤队伍建设。要切实采取可行措施,加强后勤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进社会资源,并将其作为推进教育后勤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第三,要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国家确立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教育现代化要求后勤服务保障现代化。因此,要重视将现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融人生产、服务和管理,把后勤服务的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作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总之,我们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高校后勤实际,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进一步深化教育后勤改革。要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教育后勤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对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有关各方承受程度进行统筹思考和谋划,搞好顶层设计。同时要把维护稳定作为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把科学发展作为推进改革的根本目标。既要坚持教育后勤改革的方向不动摇,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保证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高校后勤研究》2014年第2期)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