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日期:2020年11月19日  来源:教育部  阅读: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教党〔2020〕54号

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通知如下: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擘画了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蓝图,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学习领会好、宣传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实抓细抓好。

一是准确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深刻含义。深刻认识到这是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的成果,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是准确把握中央对“十四五”时期形势的重大判断。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一科学论断,深刻认识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使命担当、责任担当,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新内涵和经济社会发展六新主要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四是准确把握全会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发展方式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做好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和“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落实,任务重、要求高,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工作方案,加强统筹指导和督促协调,迅速掀起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热潮,确保学习贯彻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全面系统地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的传达学习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压实主体责任,围绕全会主题,全面组织开展学习,把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人。党委(党组)带头学,基层党组织全面学,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自学。要加强对机关、学校、教师、学生的分类指导,优化学习路径、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升学习效果,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在历史对比中学习《建议》的战略部署,科学把握全会分析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概括。要在贯通联系中领会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结合“四史”专题教育、迎接建党100周年“学习行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等,深刻把握蕴含其中共同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要在对标对表中把握全会部署的实践要求,对照全会精神,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找准差距,按照新发展阶段对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作风建设、防范风险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学习宣传贯彻的实际成效凝聚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加大对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力度。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决策部署,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发挥教育系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作用,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深入研究阐释,组织开展主题聚焦、形式丰富的学术研讨活动,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水平咨政报告,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好全会精神。各高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要积极开设专栏、编发专刊,加强学术交流和成果宣传,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体系。要对标全会的重大部署,聚焦高质量主题,针对立德树人、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认识新形势、把握新阶段、树立新理念、服务新格局,深挖实践内涵、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创新形式载体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电视台、教育报刊、“两微一端”等教育媒体,更加重视、更有创意地做好面向青少年的网络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以开辟专栏、刊发学习动态信息、宣传典型经验做法等方式,准确解读全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部署,形成立体传播格局。要创新方式方法,以符合教育实际、师生喜闻乐见的鲜活方式,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大限度凝聚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共识。

三、扎实做好“十四五”时期教育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乃至2035年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进一步完善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干部师生教育报国的自觉和本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二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健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政策体系,构建更加多元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开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着力促进公平、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四是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贡献能力。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求,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前沿科学中心和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布局,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强关键学科建设,加快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立足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需要,优化区域、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和质量,服务新乡村建设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

五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释放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活力。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坚持“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深入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优化教育开放全球布局。

四、科学编制好教育“十四五”规划

各地各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科学编制好教育“十四五”规划作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十四五”教育发展全过程、各环节,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科学制定教育“十四五”规划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任务结合起来。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现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教育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相协调。

二是统筹好“十三五”规划总结评估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指标”收官、“任务”收官、“改革”收官,系统梳理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脱贫攻坚、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深入挖掘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全面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智库等的研究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地、各级各类学校、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使规划编制切实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过程。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及时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情况报告教育部党组。

中共教育部党组

2020年11月10日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