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北京大学| 后勤系统举办“温故知新再出发,牢记使命永前行”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日期:2021年04月16日  来源:  阅读: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北京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2021年4月9日,北京大学后勤党委依托总务部党支部,组织后勤系统各单位职工代表前往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周公馆举办“温故知新再出发,牢记使命永前行”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从五四运动到一大召开,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南昌路100弄2号的一幢具有百年历史的两层旧式石库门住宅正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这里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新青年》编辑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出版刊物,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这里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在这里提出了“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的革命目标,推动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这里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孵化地,为党储备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后备力量。这里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起地,一大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里作为中共中央局机关,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

馆内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史料和文物为后勤系统党员同志擦亮了历史记忆,每一件展品、每一句讲解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中国革命的火种是如何悠悠燃起,共产党人又是如何铸就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党员同志们认真聆听讲解,时而驻足凝思,重温这百年前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公寓服务中心唐晓雪说:“百年前以李大钊、陈独秀同志为代表的北大人不惧困难和安危,坚定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我们年青一代共产党人也要坚定这种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发扬革命精神,有迎难而上的责任与担当,做好北大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基建工程部刘金成也深有感触地讲道:“北大人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参观学习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新青年》曾在北京、上海两地办刊并与北京大学息息相关,陈独秀、李大钊等北大人曾在《新青年》共同战斗,更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新时代我们将不忘来时路,干事创业、艰苦奋斗,担负起新的历史责任。”

党员同志们认真聆听讲解

此次学习的另一地点周公馆,坐落于思南路73号,是一幢三层西式花园楼房。在这里,依稀可以感受到解放战争中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周公馆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由于当时国民党的限制,办事处对外称周恩来将军寓所。寓所内最大程度恢复了当年的风貌,党员同志们跟随讲解员逐层参观,认真聆听介绍。馆内的陈设、照片、历史资料概括反映了周恩来、董必武等在周公馆进行革命活动和斗争的光辉事迹。正是在这里,周恩来、董必武等多次会见各界人士并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阐述我党对和平民主的一贯主张,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参观中,办事处的一次支部会记录让房地产管理部尹双石印象深刻,“那是1947年周公馆撤离前的最后一次支部大会。当时,周公馆周围的路上、院子里站满了国民党宪兵,支部会在危机中召开。会上董必武同志分析了支部党员未来的三种命运:一种,被押解回延安;一种,被长期软禁;一种,分别被抓,生死从此无人知晓。会上党员们表示要坚持革命的气节,宁死不向敌人屈服,不泄露任何党的机密”,尹双石不禁赞叹道:“参加会议的每个人所面对的环境之严峻、情势之危急、心境之紧张我们已难以想象。但从这份简单的会议记录,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冷静、坚毅、勇敢、视死如归,看到了这个小小支部团结、鼓舞和带领党员坚强战斗的巨大力量。这正是我们党的历史,这正是我们党过去、现在和未来得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源泉。”

走出寓所,大家在松柏环绕的庭院中瞻仰周恩来总理塑像,并集体向塑像鞠躬致敬,表达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与怀念。

党员同志们在周公馆内合影

上海之行为后勤系统党员代表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教育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后勤系统将进一步把党史学习成果落实到工作实践中,为学校立德树人、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以优质的后勤服务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