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合肥工业大学|发挥特色优势,科学高效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日期:2022年05月11日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  阅读: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发文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安徽省绿色学校”名单(《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安徽省绿色学校”名单(含培育单位)的通知》皖教秘发〔2022〕61号)。合肥工业大学喜获第一批“安徽省绿色学校”荣誉称号。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和安徽省关于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相关部署,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通过加强绿色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条件和行为管理,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推进绿色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争创绿色学校。

培育绿色精神文化 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生态文明渗透式教学,开设《绿色建筑技术》等7门专业选修课或通识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绿色学校创建中的积极作用,结合党校教育、主题班会和小班辅导培育绿色精神文化。学校各种宣传平台发布163条生态文明知识、绿色理念、环保节能、节水节粮等内容;编印发放3万份《合肥工业大学共创绿色学校宣传册》,开展《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宣传,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发挥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学生社团在节能环保绿色实践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组织开展节能环保和各类绿色实践活动151场次,27000人次参加。搭建各类科技竞赛平台,组织师生开展绿色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增强大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在历次“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提升绿色物质条件 推进校园基础建设。构建校园生态系统,合理配置和增加绿化面积,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9.6%,提升绿化水平,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校园景观。推进绿色建筑星级运维标识和绿色化改造,4项新建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造,有序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和运行,提高绿色建筑的运行实效。采用节能、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类型的绿色产品3096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设施,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在图书馆开设专门区域促进教材循环利用。因地制宜开展再生能源利用和雨水回用,扩大太阳能路灯使用量,浴室采用太阳能加空气源热泵互补应用系统,楼顶建设太阳能光伏系统;积极推进海绵校园建设,构筑生态雨洪管理系统,确保校园内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0%以上。

实施绿色行为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绿色学校创建管理体制,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合肥工业大学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和《合肥工业大学创建评价指标任务分解表》;制订绿色学校创建发展目标、保障措施与激励机制,将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绿色学校列为发展目标,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将创建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形成绿色学校创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节能、节水、节粮、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实行水电定额管理;制定实施相关制止餐饮浪费管理办法,发布制止餐饮浪费倡议;制订《合肥工业大学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办法》,实行教材和快递包装循环使用。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按照“分类收集、定点存放、专人管理、集中处置”的方式处理处置危化物。实施能源资源计量和水资源使用管理,建设能耗监管平台,加强能源资源的计量和定期公示;制定实施水电管理实施办法和空调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深化用电管理体制改革。运用智能化技术对校园进行绿色运行管理,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设完成覆盖3个校区视频会议系统,对标准化考场进行软硬件升级,做好104门精品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加强和完善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管理。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 推进绿色创新研究。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推进绿色理论研究和绿色科技研发。提出绿色和谐、协合、美化思想;创新家电产品绿色需求递进分解的绿色设计新方法;发明生活垃圾高温超焓燃烧锅炉,垃圾在高温(1000~1250℃)下焚烧燃烬,彻底解决二噁英和有机污染物的生成;研发出新型液体水溶肥料,能够提高水和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获得发明专利12项,带动经济效益20多亿元;低温烟气SCR脱硝技术使得NOx浓度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为企业新增逾1亿元的年均销售额,获授权专利26项,完成技术成果转化和工业化推广2项。在新能源汽车研究、清洁能源转化技术、绿色建造、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持续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绿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和地方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微信平台